注册凤凰平台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注册凤凰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何长工7年守望无职,1975年致信毛主席,朱老总:我替你转交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2:45    点击次数:76

每个人的名字都承载着特殊的含义,在岁月的流转中,总有那么几个名字,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里。

乍一听何长工这名字,感觉特别接地气,像个普通老百姓。可实际上,这个名字背后大有来头,一点也不简单。虽然看起来平凡无奇,却暗藏深意,远非表面那么朴素。

然而,他的一生并不简单。有句俗语这样描述他:“既然他被称为长工,那他就得一辈子为大家服务。”

1975年,已经在家闲居七年的何长工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表达了自己想要重新工作的愿望。朱德得知此事后,主动表示愿意帮他转交这封信。

关于何长工这位前辈,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?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他,看看他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重要的事情。

何长工原名何坤,1900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农家。

1919年,五四运动席卷全国,他目睹祖国陷入困境,决心寻找救国良策。为此,他毅然登上了前往法国的船只,期待在异国他乡探索出振兴中华的途径。

何长工在法国生活期间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,1922年他毅然决定加入党组织。回国后,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国的革命事业中。

那时的中国,各地军阀割据,局势混乱。到了1927年,湖南军阀盯上了何长工,下令通缉他。何长工不得不东躲西藏,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他遇到了毛泽东。

毛主席听说他的事情后,便对何长工说:“你干脆改名叫长工得了,他们要抓的是何坤,跟你何长工有啥关系?至于长相嘛,咱们都是中国人,长得相似再正常不过了。”

何坤改名叫何长工后,就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。两人都是湖南老乡,经常用家乡话拉家常,关系特别亲近,彼此间也特别信任。

1927年9月,毛主席发动了秋收起义,起义失利后,何长工跟随毛主席转移到了江西的井冈山地区。

到了井冈山,毛主席对何长工说:“眼下有件大事得你去办,务必要完成好。”

何长工从未见过毛主席如此郑重地与他谈论一件事,也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,于是毫不犹豫地回应道:"主席,您尽管吩咐,我保证完成任务。"

看到何长工这样,毛主席马上布置了任务:“眼下有件事得你去办,就是找个人。”何长工问:“找谁?”

朱总司令。

何长工又一次提起了毛主席对朱老总的称呼。

没错,他刚刚和陈毅在南昌组织了起义,现在他掌握了部队。我们目前被困在这儿,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力量。外面敌人正严密监视,大批人出去太显眼。你设法离开,联系上朱老总他们,带人来和我们汇合。

何长工听了毛主席的指示,紧紧握住他的手,坚定地回应:"请您放心,我保证完成任务,把他们带回来与您会合。"

第二天,何长工换了身行头,装扮成当地农民的模样下了山。没走多远,就被巡逻的士兵拦住了:“你这人看着眼生,不像本地人,说,你是干什么的?”

何长工看到这情形并不慌张,平静地说道:"我们那儿遭了灾,我一路逃难到了这儿。你们部队还招人吗?我可以帮着做饭,给我口饭吃就行。"

听完他的话,对方没再多问,直接让他走了。

何长工离开后经历了很多艰难,在通讯不便的年代,寻找一个人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找一根针,更何况是要找一支需要隐蔽行踪的部队。

何长工一路奔波,先到长沙,再去武汉,最终在广州打听到了朱老总的下落。

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朱老总,朱老总见到他时满脸疑惑,上下打量着他,只见他衣衫褴褛,脚上的草鞋也破得不成样子。

何长工没多想,把毛主席的口信传给了朱德。朱德听完后,马上找来陈毅,对他说:“主席发话了,让我们现在就去井冈山见他,他已经派人来通知了。”

陈毅一听,立刻说:“行,咱们这就动身,别耽误时间。”

朱老总化名“王楷”,写了一封信交给何长工,让他带给毛主席。最终,朱老总成功与毛主席在江西井冈山会合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何长工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奋斗。

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,对方试图把战场扩大到我国鸭绿江一带。我们刚刚从战乱中走出来,绝不能让这样的局面重演。

就这样,中国的热血青年们又一次收拾好行李,渡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的战斗。尽管在这场战争中,我军在地面战场上占据了不小的上风。

然而,我们在空军作战方面存在明显短板。当时,苏联并不希望我们在空军领域取得太大进步,因此有意无意地对我们空军的成长设置了诸多限制。

得知此事后,毛主席决定委派何长工前往苏联与对方进行谈判。

我们要努力争取苏联方面的帮助,让他们支持我们发展自己的空军力量,这样能让咱们国家的空军战斗力得到更大提升。

何长工接到任务后,并没有马上行动,而是先去找了周总理。他问周总理:“总理,毛主席安排我做的这件事,我能自己做主到什么程度?”

周总理听何长工这么一问,直接了当地回答:"既然把任务交给了你,那你就拥有最大的决定权。"

周总理的话音刚落,何长工的目光立刻变得坚毅起来:“有您这句话,我心里就有底了,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

1951年新年第一天,何长工领着一行人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。那时迎接他们的,是苏联的外交部长维辛斯基。

这位苏联资深外交官经验丰富,处事圆滑,在交流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。

面对对方的咄咄逼人,何长工镇定自若,直接用俄语和法语进行交涉。

维辛斯基听完何长工的话,一下子愣住了,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挺普通的人,居然会讲好几种外语。

何长工最后用中国话对他说:“我们能干这个事,肯定能把它干漂亮。”

两国顺利签署了《中苏航空工业技术合作协议》,这一喜讯很快传回国内。毛主席得知后,高兴地称赞道:"看来这个'乡下人'真有两下子。"

何长工不仅擅长外交,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者。早在1931年,毛主席决定创办我们自己的军事学校时,就第一时间把筹建的重任交给了何长工负责。

毛泽东对何长工说:“眼下国内局势变了,咱们不能总指望别人帮忙,得有自己的武装力量。可眼下连个像样的军校都没有,怎么培养自己的军事人才?所以,咱们得抓紧时间办个军校才行。”

何长工了解到毛主席的意图后,便立即投入到了创办军校的工作中。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调查和周密的安排,位于江西瑞金的“瑞金工农红军学校”终于顺利成立,并在同年10月正式启动教学活动。

1931年11月30日,何长工接任学校领导职务。在他管理学校的三年时间里,学校共教育了超过一万一千名学生。

后来,我军不少将领,比如方强、方正、孙继先这些人,都是从这个训练班出来的佼佼者。他们的加入,让咱们部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一大截。

1960年代那会儿,大家都觉得何长工年纪不小了,不想让他再这么操劳下去,怕他身体吃不消,就商量着让他退下来享享清福。

活了大半辈子,习惯哪能说改就改。1975年,苦苦等待了七年的何长工实在按捺不住,亲自提笔给毛主席写了封信,打算递到主席手上。

然而,当真的要面见毛主席时,他又开始犹豫不决。这时,朱老总察觉到了他的迟疑,便主动对何长工说:“要不我帮你转交吧。”

毛主席读到何长工请求辞职的信件后,笑着对朱德总司令说:“这个何长工,就是闲不下来,难怪叫这个名字,看来是注定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了。”

1975年,何长工担任了军政大学的副校长。他在任期间,为我国的重大工业项目和地质研究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,这些人才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新时期的建设与发展。

再强大的人也终有停下脚步的一天。1987年11月,何长工在北京逝世,享年87岁,这位辛勤的"长工"就此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。

何长工这个名字叫长工,他的一生也像极了“长工”,当初改名字的时候,他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真能活成这个名字的样子。

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,离不开老一辈人像"老黄牛"一样的辛勤付出。如今的中国,正一步步实现着他们当年梦想中的新社会。

当年他们种下的希望,如今已经茁壮成长,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。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当初的辛勤耕耘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注册凤凰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